京津冀中心创新成果丨全球独创“针对湿性眼底黄斑病变的精准检测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启动


分享:
湿性眼底黄斑病变作为中老年人的“视力杀手”,是常见的影响黄斑疾病的种类之一,2019年中国60岁以上人群眼底黄斑病变患病率13.36%,患者人数约3400万人。其中湿性眼底黄斑病变占比约14%,却造成了80%-90%的不可逆视力丧失病患,是老年人致盲的首因。
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湿性眼底黄斑病变的标志物,由于30%的患者眼底标志物浓度较低,并且临床无法采集大量的眼内液体样本,通常只能采集50微升。而常规的检测手段需要的样本量都在1毫升,导致每年数百万病人无法得到有效检测,最终致盲或视力严重下降。因此,对VEGF的有效检测成为该病症检测治疗领域亟待突破的重要难题。
针对这一临床痛点,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武汉大学徐红星院士团队联合攻关,通过表面等离激元微纳光学传感芯片及检测系统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增强光谱的原理,利用特殊设计的金属微纳结构增强局域电场的性质和光谱荧光信号强度,以物理手段放大免疫蛋白检测中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低样本量下高灵敏的VEGF浓度检测。
作为全球独创性技术,这一技术成果为湿性眼底黄斑病变的精准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案,为患者的治疗更精准的药物治疗思路。中心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该技术拓展到生物样本检测、环境微量污染物检测、农药残留检测、法医鉴定领域等多种微量样本检测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