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中文
中文 英文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简介
    头部导航-研究院概况-研究院简介-220-220
    为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高新区、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简称“协同院”)于2019年8月29日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并与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湾区著名高校共建,与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联动机制,构建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原始创新策源中心、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创新人才培养中心”。 [ 更多简介 ]
    查看更多
    职能部门
    办公室 发展规划部 科研工作部 教学工作部 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 财务工作部 行政工作部
    查看更多
  • 平台建设
    导航图5-228-162
    平台建设
    打造“专业——产业”耦合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按照“专业”维度建设研究平台,组建高精尖的工程技术团队,着力研发原始技术和培育新兴产业。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联动机制,在美国、香港、英国设立以研发为主的分院。多学科协同攻关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和实施产业化,促进产业升级。 [ 更多简介 ]
    研究所
    光电技术研究所 材料与化工研究所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智能制造研究所
    查看更多
    京津冀平台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天津平台 河北平台
    查看更多
    国际分院
    美国分院 香港分院 英国分院
    查看更多
  • 人才队伍
    导航图6-228-162
    人才队伍
    研究院按照专兼结合的方式,围绕创新链组织人才链,形成学术合伙人引领方向、自建工程技术团队关键支撑、联合工程技术团队有机协同的综合性科研团队。 [ 更多简介 ]
    学术合伙人
    C 程和平 C 程鑫 C 陈仕谋 C 陈十一 C 陈钟 D 丁希仑 D 戴志飞 F 范丽珍 G 郭凌杰 G 郭学军 J 荆西平 L 刘思彤 L 刘韵洁 L 廖怀林 L 李兴华 L 李国杰
    查看更多
    研究员
    C 崔清华 C 程文静 D 戴军 F 冯丽爽 F 樊华 F 丰帆 G 顾春梅 G 高红英 G 耿钰粼 H 洪伟 H 韩利强 H 黄俊 H 黄霞 J 姜杉 J 贾晶晶
    查看更多
  • 科研成果
    导航图4-228-162
    科研成果
    研究院以从科学到技术转化为核心功能,以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发展原始创新为核心使命,从高校及国家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成果中遴选出有产业化潜力的核心技术,以大规模生产和大范围应用为目标,定制化设计发展模式、精准化配置团队及资源,加速研发和产业化。 [ 更多简介 ]
    先进制造与交通
    面向广谱材料表征的静态阴极荧光分析系统 基于SPH方法的流体仿真软件SimPARTICLE 基于LBM方法的流体仿真软件TF-Lattice
    查看更多
    集成电路与芯片
    面向柔性电子的可自愈聚合物材料 面向下一代柔性显示的金属基透明电极 面向睡眠疾病诊断的医疗级无线可穿戴微型多导睡眠监测仪 面向高强度运动人群基于OECT汗液监测平台 面向大型复杂装备超早期故障感知及智能运维系统
    查看更多
    能源低碳
    用于水处理、气体储存吸附等应用的新型碳材料 面向光伏产业的玻璃表面铠甲化自清洁技术
    查看更多
    科学仪器与新型实验系统
    用于临床无创诊断的智能呼气分析精准诊断平台 用于前沿探索及精准诊疗领域的智能超灵敏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 面向临床病理诊断的激光发射显微镜 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的保护装置 用于青光眼治疗的微创支架 面向床旁便携式快速诊断的低成本小型化微波脑卒中扫描仪 用于微创动脉介入治疗的新型旋磨装置 面向听力检测的鼓膜振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
    查看更多
    生命健康
    面向精准靶向皮肤病治疗的近红外小分子光敏药物 面向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多靶点植物免疫蛋白RDR1低耐药抗肿瘤药的临床前开发 面向临床肿瘤治疗的多西他赛自乳化型注射液
    查看更多
  • 人才培养
    导航图1-228-162
    人才培养
    研究院与全球一流大学联合实施“创新菁英计划”,采取“双课堂、双导师、双身份、双考核”模式,专业化培养创新创业研究生,形成在创新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再创新的复合效应。 [ 更多简介 ]
    培养类型
    博士:招收和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程博士,专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等。 硕士:招收和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程硕士,专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工程
    查看更多
    师资队伍
    学术导师:一般为学生所在大学相关院系知名教授,负责指导理论学习,并与创新导师配合共同指导论文。 创新导师:一般从研究院专职工程研究员、高层管理人员、企业高管中遴选,负责指导以真实项目为基础的创新创
    查看更多
    招生信息
    【2023级】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博士项目招生说明 【2022级】北京大学机械工程硕士招生说明 【2022级】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博士项目招生说明 【2022级】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智能制造专项工程博士项目招生说明
    查看更多
  • 产业发展
    导航图2-228-162
    产业发展
    研究院通过技术入股新组建创业企业,或者将技术注入已有企业等形式培育新兴产业,将科技势能转化为经济动能。 [ 更多简介 ]
    协同创新控股
    广东协同创新控股有限公司
    查看更多
    协同创新基金管理
    协创一号(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协创二号(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查看更多
    高科技产业
    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博鑫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休美(北京)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金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听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碳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德立英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方兴科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精智未来(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清创环仪科技有限公司 休美微系统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金竟(广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载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十沣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更多
  • 招贤纳士
    导航图3-228-162
    招贤纳士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面向海内外诚聘英才,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优厚的薪酬待遇和有力的支撑保障。我们热诚期待各方优秀人才的加入,携手各个领域放眼未来、共创辉煌。 [ 更多简介 ]
    管理服务人才
    教学工作部副部长
    查看更多
    科研人才
    高级项目专员 研究人员 博士后
    查看更多
    产业经营人才
    风控经理 北京载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休美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查看更多
新闻资讯
资讯纵览
创新成果
企业风采
总览
通知公告
党建工作 学术交流会
首页 新闻资讯 资讯纵览
资讯纵览-关注头图2-260-166
尹力在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要求高质量书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会议对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作做出重要部署
2月26日上午,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北京市委书记、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尹力指示高质量书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努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会议对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作做出重要部署,要求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强总部与各中心的协同联动,深入推进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共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创新主体跨区域开展技术研发。
2024/02/28
640 (70)
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联合调研,共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2月25日下午,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等三地党政一把手调研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创新中心。
2024/02/27
640 (68)
广州市2024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举行,黄埔创新学院揭牌、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核心园动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广东省、广州市关于高质量发展重大部署,2月20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广州市2024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在广州黄埔区举办,319个重大项目动工,黄埔创新学院成功揭牌、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核心园顺利开工,广州打造颠覆性技术创新高地加快步伐。
2024/02/22
资讯纵览-关注头图2-260-166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
2024/01/31
640 (62)
挑大梁!黄埔,今年这样干!
1月15日,广州市代市长孙志洋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项工作与黄埔区息息相关。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2024年黄埔区将推进黄埔创新学院建设,推进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链条支持广州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落地,努力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
2024/01/19
640 (28)
大湾区协同院学术合伙人丨北大陈良怡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3中国光学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北大程和平院士、王爱民团队荣获提名奖
2024年1月16日,由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lsa/)携手中国科学报社旗下科学传播旗舰品牌科学网(https://www.sciencenet.cn/)推出的年度榜单“2023中国光学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重磅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简称“大湾区协同院”)学术合伙人、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陈良怡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赵唯淞/李浩宇团队合作的“荧光显微的原位超分辨引擎”项目成功入选,大湾区协同院学术合伙人、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程和平院士、王爱民团队的“深脑成像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项目获提名奖。
2024/01/18
12131415161718
a4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创新大道纳米谷2号楼

邮编:510555

电话:020-82160888

Copyright 2020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 粤ICP备2023057466号 网站建设:互诺科技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