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 Optics》报道范旭东课题组激光发射显微镜(LEM)项目
近日,密西根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范旭东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激光发射显微镜(LEM)项目,被知名科普杂志《Electro Optics》报道。该项目作为可协助辨别肿瘤的光学手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得到业界高度认可。目前,在研究院立项,进行产品工程化研究。
通常,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用苏木精和伊红两种染色剂研究细胞形态,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来区分细胞种类、判定癌变组织,这种组织病理学方法被称为H&E。在病理实验室中,传统的H&E方法被用来确定细胞或组织是否癌变,但并不能提供太多关于细胞分子活动的信息。除了H&E,基于DNA和抗体的染料还可以通过荧光成像识别细胞的分子活性,但这仍然与背景荧光噪声相抵触,正常癌细胞与组织之间的荧光强度差异很小。范旭东教授在报道中介绍,激光发射显微镜则可观察到癌细胞及将要发展成癌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变化,可提供更多功能性信息。与荧光显微镜相比,激光发射显微镜具有窄线宽,阈值行为和高信噪比等优势,从而实现超灵敏检测,具有出色的图像对比度和更高的光谱/空间分辨率。激光显微镜信噪比>50,发射光谱 < 0.1nm, 信号集中, 可实现多重激光,可同时检测多个靶点,与现有临床操作流程匹配,速度更快,并且图像无需后处理,诊断客观、准确。
通过激光发射显微镜项目,可区分来自人类患者的正常组织及I / II期肺癌组织、人类结肠、胃、乳房癌变组织,特异性达100%,灵敏度达95%以上。该项目可用于肿瘤临床病理诊断,潜在可用于术中快速切缘判断、确诊存疑病例、诊断交界性病变、区分亚临床型的肿瘤细胞(即细胞核已经发生肿瘤变异,而形态学尚未形成癌变的细胞)、提示癌变风险等。
报道中还提到,范旭东教授介绍了激光信号好坏取决于两个反射镜的对准程度,因此,光学对准十分重要,而自动化方法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已建立了一个全自动系统,该系统可以在大约10分钟内扫描2 x 2cm,5至10μm厚的组织,目前正与医院合作对更多的组织样本进行成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