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代理市长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调研指导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筹备工作,12月7日,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永航到黄埔区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调研,并召开工作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省高水平研究院之一,致力于打造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节点、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引擎
为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高新区与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京津冀中心”)于2019年8月29日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并与港大、港科大、澳大、南科大、华南理工等湾区著名高校共建,致力于构建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原始创新策源中心、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创新人才培养中心”。
构建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以智能制造、光电、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为重点领域,依托全球一流大学设立前沿实验室,将最新基础研究成果发展为前沿技术,抢占未来创新制高点;自建及共建技术实验室,将前沿技术接续加速研发为原创技术;通过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或许可等形式,实施成果产业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专业化培养创新创业高端人才。与全球一流大学联合培养创新创业研究生,学生在大学学习专业理论课,在研究院学习创新创业课和以真实项目为基础进行实战训练,培养知行合一的创新工程师、创新运营师,实现“人才+创新”、“人才+创业”的融合式创新创业效应。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体系。设立专项资金,采取学术选择方式支持前沿技术研究;组建知识产权基金,采取市场主导方式支持工程技术研发;组建产业加速基金,采取多元融合机制支持成果产业化。形成覆盖全创新链的资金链,为持续开展高水平科研及转化提供保障。
引进国际顶尖创新资源,成果转化效益显著
研究院成立两年以来,依托共建单位京津冀中心构建的全球创新网络,与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牛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余所国际顶尖大学建立了官方联系,启动了二十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项目,涵盖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国际项目占比超过50%,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顶尖创新资源的对接与整合,推动了一批高科技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应用及产业化推广。转化设立企业包括精智未来、博鑫医疗、金竟科技、超视计科技、德立英捷等高科技公司。
同时,研究院还积极引进京津冀中心的成熟研发成果到广州落地转化。引进了高端工业软件企业十沣科技落地广州建立研发中心,公司的核心软件及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风资源、电子、机械装备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引进了全球首创的“金属透明电极”生产企业载诚科技落地广州建设研发和生产基地。
多项代表性成果曾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中展出
在调研中,研究院院长王茤祥向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永航汇报了研究院在体制机制探索、全球协同创新、原创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和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进展,以及在关键领域前沿科技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其中超灵敏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智能呼气分析精准诊断平台、纳米金属透明电极、集成式智能电子皮肤等4项代表性成果曾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中展出。
01 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
基于约束大涡模拟方法、WENO的高精度耦合算法等核心算法开发的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的大型商用流体力学计算机软件,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以及海洋工程、能源工程与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空气动力学、水动力学、传热传质等场景的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02 超灵敏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
通过全新的光学设计,将光强降低到常规技术的十万分之一,发明稀疏解卷积算法,攻克成像采集速度慢、低信噪比图像重建质量差等难题,在全球率先研发出具有超高灵敏度、超低光毒性的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可适时、动态观察细胞器的细微变化,为在细胞层面研究生命现象与过程、病理和精准诊疗提供了颠覆性工具。
03 智能呼气分析精准诊断平台
研发了颠覆性的MEMS微流控芯片技术,成功实现气相色谱微型化,并结合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发明了全球第一款基于呼气分析的疾病诊断系统,实现临床现场对呼气疾病(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标志物的全谱图分析,为疾病的无创精准诊断、健康动态监测与疾病预防提供一种突破性解决方案。
04 纳米金属透明电极
采取全新材料体系,攻克超薄纳米透明电极“岛状分散”难题,研发出下一代柔性透明导电薄膜,能够在超薄纳米级结构下实现导电载体的均匀、稳定成膜,是透明电极技术创新的里程碑。可替代现有昂贵的非柔性氧化铟锡(ITO)膜,应用在兼具高光透过率与电流输入输出特性的平面显示、太阳能电池、触控面板、透明晶体管等领域。
05 集成式智能电子皮肤
通过全面集成具备信号预处理和传输功能的多种传感器,并结合具有延展性的传感器阵列技术,研发出国际首创的柔性可拉伸智能人造电子皮肤,显著提高智能机器人的触觉传感能力,是新一代电子平台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智能人机交互、仿生机器人、环境交互、医疗等领域。
06 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
通过真空磁悬浮条件下高速旋转的飞轮转子来实现“电能-动能”之间的快速、高效相互转换,是一种完全绿色的能量储存方式。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半导体工业生产线、智能建筑、机场、轨道交通、石油钻机、智能电网等场景,作为电能存储与回收、应急供电、电网调频调峰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