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协同院企业风采丨超维景B轮融资过亿,加速中国高端科学仪器的全球化布局与颠覆式创新进程

2025-02-18
分享:


编者按:近日,作为高端生物医学设备研发的行业新星,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共同培育的高科技企业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维景”)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复健资本星未来基金、深创投社保基金及自有资金联合领投,建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所融资金将进一步助力超维景在高端科学仪器和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以及海内外市场的拓展,加速公司全球化布局。


在广袤的宇宙中,科学仪器被誉为科学家的“眼睛”和生命科学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曾几何时,在科学仪器市场,国外品牌凭借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牢牢掌控着市场的话语权,占据超九成的市场份额。但近年来,伴随中国科研实力的稳步提升以及国内创新型企业的蓬勃发展,这一局面正悄然发生变化。


微信图片_20250220151342.jpg


作为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的代表,超维景源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专项的成果转化,并由“十三五”“多模态跨尺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程和平院士带领北京大学跨学科团队,于2016年正式创立。


自成立以来,超维景始终聚焦于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和医疗器械行业,先后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是全球唯一经过市场验证、可提供微型化多光子显微成像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的高端多模态生物医学成像平台可为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医美研究、工业生产等多领域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一、打造多学科交叉团队,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可控


高端科学仪器的研发与制造,对技术水平和工艺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国产仪器在技术水平和零部件质量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国家对原始创新的日益重视,科学仪器国产化已成为保障科技成果自主可控的关键一环,这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从底层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高端科学仪器零部件的研发横跨多个领域,为从源头构建国产化闭环,超维景组建了一支由程和平院士领衔,依托于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大设施的跨学科团队。团队成员涵盖光学、生物、电子、转化医学、管理等多个学科的顶尖专家,在光、声、磁等领域均拥有底层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超维景通过独立设计与研发,已实现高端透镜、特种光纤、超快激光、扫描器件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降低了对进口部件的依赖,更标志着超维景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从核心部件生产到高端科学仪器与医疗器械生产的全方位自主可控,为公司未来的高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中国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基于自上而下的创新突破,超维景的高端多模态生物医学成像平台展现出了极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截至目前,已累计运行数万小时。在科研应用方面,已成功完成数百个实验项目,并助力全球科学家发表了数十篇顶级科研文章,为全球基础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成立近十年,超维景的创新成果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此外,公司还是中国目前唯一连续两次拿到“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企业,还于2024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二、缘起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专项,已布局严肃医疗


高端科学仪器是推动基础研究的重要源动力,也是我国众多下游关键领域被“卡脖子”的根本原因。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作为生物学领域至关重要的成像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激光与生物组织内的分子、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而释放荧光光子,以荧光成像的方式,帮助我们在体、原位、无创、实时、无标记地观测到组织细胞。


但是,传统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在推广落地过程中存在诸多局限。一方面,该技术所使用的成像组件及整体设备的体积偏大,人机工程学设计不够完善,这导致临床使用时检查部位受限,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临床需求;另一方面,其内部空间的光路结构复杂精密,这使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传统设备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现欠佳,阻碍了这项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与拓展。


为突破这些困境,程和平院士带领团队展开多年技术攻关。2017年,超维景成功研制探头重2.2g的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大幅缩小设备体积和重量,并在国际上首次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皮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动态图像;2023年,团队再接再厉,又研制出探头仅重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进一步突破成像深度极限,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小鼠的大脑全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功能深脑动态成像,为脑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此外,超维景自主研发的在体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还是国内首款基于双光子显微成像原理且获得NMPA注册证的医疗器械产品。该系统能够显著提升细胞成像技术水平,为医生呈现更清晰、精确的图像信息。同时,它可与其他诊断技术融合,构建多模态诊断系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全面、精准的解决方案。


在体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所面向的是价值千亿的临床医学检测和诊断市场。目前,公司正在与国内头部医疗机构和顶级专家开展合作,在推动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在临床场景的普及落地的同时,也进一步加速医学新标准的建立。


三、破局欧美核心市场,量产出海销售额突破数千万元


当前,对于国内科学仪器企业而言正处于关键的破局点,一方面,核心技术与零部件面临 “卡脖子” 困境,亟待突破;另一方面,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探寻新的商业机遇。


在此背景下,超维景积极拓展全球市场。不仅连续两年参加全球最大的神经科学年会——美国神经科学学会(SfN)年会,向世界前沿展示了中国在微型化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和创新成果,而且2024年公司还首次参展欧洲最大的国际性神经科学会议——欧洲神经科学学会联合会(FENS),向全球高端科学仪器市场持续进军。


凭借技术优势和全球化运营,公司的微型化多光子成像系统已获得数千万元海外订单,用户包括美国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德州医学中心、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宝洁新加坡创新中心等全球高校与研究院。通过更广泛的国际科研合作与资源共享,超维景也将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超维景联合创始人、CEO张国玺表示:超维景多年来致力于成为全球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引领者,已实现从idea到产品到商品的全流程打通,创新生命科技,创造美好生活,超维景为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创新、优质、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公司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得到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加持,必将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更好实现前沿创新技术的产业转化和运用。超维景亦将进一步坚持出海战略,用“中国智造”的高端装备赋能全球顶尖科研机构,为全球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做出超维景的贡献。


复健资本星未来基金表示:复健资本星未来基金高度重视挖掘和培育医疗健康领域的优质创新企业。超维景在技术突破、国产闭环、量产出海等方面已取得卓越成果,展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全球市场竞争力。随着国家对科学仪器、医疗健康、生命科学研究的政策引导和投入加大,超维景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复健资本星未来基金认为微型化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在体、实时、无创的功能可视化成像,无需造影剂、组织染色或组织处理,具有高灵敏度和亚细胞级分辨率,为临床医学的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坚定看好超维景未来发展。复健资本星未来基金将在完成投资后依托复星医药的产业链背景和全球化投资布局,致力于为超维景提供产业协同及赋能支持,进一步助力超维景全球化发展,共同促进医疗健康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深创投及全国社保湾区科创基金表示:科学仪器是科研工作的起点。中国的基础科学仪器,特别是尖端的生命科学仪器,一直以来被海外品牌垄断。2025年1月15日,美国商务部再次针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限制向中国出口能够生成高质量、高内容生物数据的生命科学仪器。但这种受制于人的情况正在被打破。超维景团队,正是中国科学家团队与产业化团队通力配合,将全球领先的科学仪器从实验室的科学概念转化成商业化产品的成功案例。经过近十年的打磨沉淀,公司已步入高速成长阶段。我们高度认可团队“科学仪器牵引、医疗器械落地”的产品理念,期待在程和平院士和团队的带领下,一起见证中国高端科学仪器和创新器械品牌的崛起。


关于复健资本星未来基金

星未来基金是复健资本旗下基金,依托复星医药的全球化医疗器械产业基础和高新技术优势,整合国内外创新医疗技术资源,打造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助力产业链优化和创新能力提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健康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星未来基金聚焦于高端医疗器械、医疗科技、生命科学等创新型企业的投资,引入大健康早中期项目,推动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星未来基金不仅为新兴医疗健康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也为复星医药业务拓展奠定战略基础,同时通过融合产业资源与市场需求,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于深创投及全国社保湾区科创基金

成立于1999年,深创投坚持“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资什么”的投资理念,伴随中国各产业赛道自立自强的进程,深创投业已成为中国风险投资的行业龙头及风向标。2024年,深创投开始受托管理全国社保湾区科创专项基金,进一步助推中国高科技企业迈向产业深水区,秉承“发现并成就伟大企业”的初心,深创投持续深化对前沿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助力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加速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


关于超维景

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研发和生产的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取了自由行为小鼠大脑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清晰、稳定的动态图像。这项发明被Nature Methods 评为“2018年度方法”,被国家科技部评为“2017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这款配戴式双光子显微镜已被国内外科学家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并获得了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它开启了神经科学研究的新范式,被誉为神经学研究的“革命性”工具。


本文来源于动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