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4年十大新闻重磅发布!

2024-12-31
分享:


2024年,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中心”)在科技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州市、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在武汉市、青岛市呼和浩特市的高效协作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心建设重要指示,坚持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战略定位积极推进构建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组织国家颠覆性创新、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战略任务,向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战略枢纽、高质量发展重大动力源战略目标加快迈进。

经严格评选,产生2024年十大新闻。


一、习近平总书记、李强总理参观多个颠覆性项目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344.jpg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合肥滨湖科学城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349.jpg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2024年10月、11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合肥、武汉等地参观了多个颠覆性项目成果,同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勉励项目团队及广大科研人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聪明才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5月,李强总理在安徽调研时参观了颠覆性项目成果,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党中央持续部署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358.jpg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6月在全国科技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12月,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三、京津冀三地出台系列重大政策支持中心建设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02.jpg


1月2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审议通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以立法形式支持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同时,中心建设列入北京市年度重点任务。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06.jpg


5月12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审议通过《协同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明确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战略定位和组织国家颠覆性创新、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1+2”战略任务,打造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战略枢纽、高质量发展重大动力源。


四、颠覆性技术创新改革进入新阶段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323.jpg


为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范式,中心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不断创新科技攻关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开放发现、常态选拔,梯度培育、逐级收敛,动态优化、滚动支持等全新项目管理模式,组织实施了一批标志性颠覆性项目,为全球技术进步、产业变革和国家“卡脖子”难题突破发挥了“特种兵”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329.jpg


同时,为弘扬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的创新精神,中心采用“自办+联赛”的“奥运会”新赛制,邀请全国13个知名大赛共同举办了2024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广泛汇聚优质项目,选拔出一批具有颠覆性潜力的重大项目。


五、京津冀协同创新驶入快车道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333.jpg


2月25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等三地党政主要领导调研燕郊创新中心,指示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推动成果在区域内转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14.jpg


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北京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作为中心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主平台,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推动颠覆性技术在区域内转化,培育未来产业和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18.jpg


4月30日,天津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在天津召开。天津中心先期按照创新联合体形式设立,遴选天津已有优质创新平台和逐步组建新的创新平台,与京津冀中心本部及河北相关平台加强联动,打造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体系,服务天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22.jpg


12月12日,雄安中心正式揭牌。雄安中心将以法人化、实体化形式组建,作为中心的枢纽节点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战略节点,为雄安新区打造成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六、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迈上新台阶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27.jpg


广州市发布“黄埔颠覆性创新10条”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30.jpg

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动工


根据科技部、广州市相关部署,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中心+学院+(基金+园区)”“1+1+2”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1月,黄埔区发布全国首个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若干措施(“黄埔颠覆性创新10条”);2月,黄埔创新学院揭牌、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动工;前期,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已设立并正式运营。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技术创新、产业培育、人才培养取得突出效果,颠覆性技术创新样板效应进一步显现。


七、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33.jpg

上海市印发“颠覆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36.jpg

上海颠覆性技术投资基金启动


根据科技部、上海市相关部署,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致力打造“中心+(基金+孵化器)”“1+2”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2024年是上海中心正式运营第一年,各项工作快速推进。5月,启动建设上海颠覆性技术投资基金;6月,全国首个省级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上海市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和启动实施;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孵化器拟在2025年建成。体系化的措施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市及长三角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发展、成果转化实现历史性突破。


八、创新型人才培养形成新格局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40.jpg

与清华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43.jpg

黄埔创新学院深蓝班开学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46.jpg

2024年夏令营圆满举行


1月,联合清华大学设立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从本科生中选拔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的学生,采取“项目牵引+自主学习”模式,培养科技创新“生力军”。9月,黄埔创新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工程博士班和面向颠覆性技术创业企业创始人开展管理培训的“深蓝班”正式开学。至此,初步形成了“本科生+博士生+创业者”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教授+学生”联动推动“技术+人才”叠加,加快实现在创新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再创新内生效应。


九、双光子显微镜实物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49.jpg


3月15日,由北京大学程和平院士团队、中心培育高科技企业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和转化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实物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显微镜于2022年首次在轨观测了航天员细胞结构和代谢成分,为未来利用中国空间站平台开展航天医学和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是人类太空科研的里程碑。


十、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连续取得重要进展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52.jpg

         新型诱导神经干细胞药物                                               宣武医院开展IIT临床研究


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立项项目“长效安全帕金森病诱导神经干细胞药物”在国际上首次运用诱导神经干细胞技术,完成首例重症帕金森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有望为帕金森疾病治疗提供全新方案,标志着我国在干细胞治疗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微信图片_20250108152551.jpg

体外编辑体系


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立项项目“一次性根治地中海贫血的自体造血干细胞基因编辑疗法”成功治愈19例输血依赖型β-地贫患者,让患者永久摆脱输血和提高生命质量,水平国际领先,标志着全球首个新靶点地贫基因药物取得阶段性临床成果,是我国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56.jpg

“材料-器件-芯片”全链条滤波器技术路线


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立项项目“高频5G超级声表面波射频滤波器”提出“万能离子注入刀”材料制备技术,研制全新路线超级声表面波滤波器,以材料创新开创芯片新技术路线,突破国外壁垒和实现代际超越,实现我国射频前端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和技术引领。


微信图片_20250108113458.jpg

全球最大飞轮独立调频储能电站开工建设


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立项项目“电网超快长时磁悬浮飞轮调频系统”顺利实现若干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首创大功率大容量超快长时飞轮调频系统,性能国际领先。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加快推动产业化,在唐山、中山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全年订单达到约10亿元,9月正式出货欧洲天文台,11月在山西开工建设全球最大的飞轮独立调频储能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