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中心企业风采丨泓慧能源参与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 MW级飞轮储能系统,顺利通过绩效评价
编者按: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组织专家评审会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MW级先进飞轮储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20ZD0017)进行综合绩效评价。该项目由中海油新能源二连浩特风电有限公司牵头,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的高科技企业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泓慧能源”)承担其中课题三任务,且为参与课题数量最多的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飞轮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贡献力量。
“MW级先进飞轮储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发布的重点科技专项,旨在解决先进飞轮储能技术中的关键难题,提升飞轮储能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今年为项目的结题年,泓慧能源积极协调组织,全力配合项目完成验收。10月19日,项目牵头单位在二连浩特组织综合绩效评价预验收,专家们通过评审、质询和示范工程现场见证,评定项目组所有任务全部完成,示范工程功能和性能达到任务书考核指标。
该项目的示范工程首次实现了飞轮和电池的混合储能系统(3MW/3MWh储能电池+3x1MW/45kWh飞轮阵列)与风电场配合完成一次调频功能,并于今年9月28日通过了内蒙古电科院的一次调频第三方测试,具备一次调频投入条件。
项目成果创新
项目研制的FW1M45的飞轮储能单元实现了最高转速10519rpm,在国内MW级飞轮中转速最高、能量最大。项目中的示范工程首次实现飞轮储能与电池储能的混合应用,成功构建了一个3MW/3MWh储能电池与3×1MW/45kWh飞轮阵列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并与风电场配合实现了“一次调频”功能,为未来的电力调节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了可靠保障。
科研技术创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截至目前,项目组已发表论文49篇,申请并授权专利45项,其中包括28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完成了科技报告7份,研究报告26份。项目还参与了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并成功建立6个实验平台,为我国储能技术的标准化进程贡献了力量。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培养了31名硕博士研究生,推动储能领域人才的储备与发展,进一步增强行业技术创新能力。
应用场景
四年磨一剑,伴随着项目的进程,项目研制的FW1M45飞轮逐渐成熟并得到推广应用。该产品已经在广东、山西等地投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作为飞轮储能技术的领先者,泓慧能源在将继续积极与项目单位合作,推动飞轮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国家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未来展望
泓慧能源始终致力于推动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深化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协同合作,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参与这一技术创新项目,泓慧能源不仅提升了自身在储能领域的技术水平,也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泓慧能源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全球能源变革贡献中国智慧。
关于泓慧能源
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是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培育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汇聚了来自航空航天、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和能源领域的先进前沿技术人才,成功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应用于半导体生产线、石油钻机、直流电站、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电网调频等领域,并实现了磁悬浮飞轮的大规模商业化制造,为客户提供节能、储能和电能质量改善的全面解决方案。泓慧能源大功率磁悬浮飞轮系列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飞轮储能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