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政策信息(2024年第3期)
一、重要活动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务实建言献策,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下午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他强调,新兴领域发展从根本上说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要增强创新自信,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要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成创新和综合应用,推动形成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生动局面。要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出来,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更好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
要健全完善需求对接、规划衔接、资源共享等方面制度机制,走好标准通用化路子,提高新兴领域发展整体效益。要以加快新质战斗力供给为牵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快速转化机制,构建同新兴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要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3月2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日下午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3月2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在这方面都可以大有作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我们愿意同世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欢迎更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发展。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来源:新华网)
二、科技人才政策
◆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办理流程,采取“一口受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形成更加快捷高效的审批机制。加强部门协同,为引进的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停居留、永久居留提供便利。深入实施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外资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平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来源:中国政府网)
◆3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支持成立产学研联盟,建立相关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制定吸引高层次、高技能绿色发展人才的配套措施。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入推进职务科技发明成果所有权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探索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数据资产登记和评估业务开展,培育数据服务新业态。(来源: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3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计划》提出,支持上海浦东、广州南沙、重庆两江新区深入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探索体现新区特点的标准和服务体系。鼓励相关省(市)结合千亿级产业及主导产业发展需求,赋予更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认定权限。鼓励在有条件的新区探索依托事业单位通过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探索开展外国专家服务保障综合改革试点。(来源: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方案》提出,支持高校加强通用航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围绕通用航空前沿新兴交叉领域,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精准育才。开展eVTOL驾驶员、操纵员等专业人才培训,推动在新兴航空装备一致性驾驶操纵、飞行员技术培训等领域形成规范。鼓励地方出台通用航空产业人才支持政策。(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三、地方科技人才工作
◆3月4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坚持战略需求牵引,面向科学前沿遴选顶尖科学家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重大科研项目上担纲领衔,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题,鼓励青年科技人才面向未来产业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发现和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敢闯“无人区”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加大未来产业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引进力度,加强海外引才分析研判和服务保障,积极支持相关人才申报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来源: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3月5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建立无人机产业链各关键环节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工匠人才的引进服务机制,持续实施“科技新星”等人才计划。加大无人机专业人才在公租房配租、子女入学、医疗康养等方面保障服务。推进各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有机联动,开展无人机领域产教融合示范,加快建设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
◆3月7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创优提升“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品牌赋能青年人才集聚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加强上合组织青年人才交流合作,组织举办“名企万里行”活动,推进实施青年国际实习交流计划,加强中德、中法、中新青年人才双向交流。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工作推进,发挥直通车引才服务队作用,面向省政府工作报告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大型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用人单位,进行重点联系、精准服务,全力支持到重点高校“面对面”引进青年人才。(来源: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3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助力科技突围工程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突出的高校,围绕专利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运营管理、专利成果转化合规保障等方面开展专利转化创新试点工作。试点单位通过建立专业高效的专利成果运营机制、专利成果转化人员激励制度、科研人员创业企业发展通道、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等制度,探索专利成果转化新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条款审查,合理约定权利归属与收益分配。(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3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巩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优化科技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对于进入国家级人才范畴的高端人才,一次性给予每人不低于200万元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实施陇原青年英才计划,选拔400名左右创新能力强、实际贡献大、发展潜力好的青年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重点培养。聚焦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完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探索在省属高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高等研究院,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每年评选“甘肃省技术能手”100名以上,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
◆3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计划》提出,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称评审,其中,急需紧缺人才可突破学历、任职资历要求,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对外资研发中心的技术骨干申请加入上海市科技专家库,可适当放宽条件。外资研发中心聘雇的外籍人才在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时,可享受“容缺受理”便利。外资研发中心聘雇外籍高端人才,不受年龄、学历、工作经验限制,根据聘用合同可办理有效期最长为5年的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3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开展顶尖人才突破行动、领军人才集聚行动、潜力人才筑基行动,以“六新”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依托“中原英才计划”、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平台,加快延揽一批领军人才、创业团队携带知识产权、技术来豫发展。建立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务网络,不断加强产业人才生活服务配套、住房医疗保障。推动省内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符合“六新”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3月15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上海市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办法》提出,研究开发类专家应当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或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过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或是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得者,或是在主要国际学术组织中任高级职务,或是国际标准起草人。研究成果突出的优秀青年学者、港澳台专家、外籍专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科技型上市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科技领军企业、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外资研发中心的技术骨干,可适当放宽条件。上海市科委根据科技管理实际需要,可主动邀请符合条件的高层次或紧缺领域专家,经专家本人同意后直接入库。与国内省(市、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建立科技专家资源共享机制,吸纳高层次及特定技术领域专家入库。为更好发挥青年科技人才决策咨询作用,上海市科委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推荐活跃在科研一线、负责任讲信誉的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进入专家库。(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网站)
◆3月19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大力实施省级重大人才项目,对入选“三秦英才引进计划”和“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的按规定给予经费支持,开展创新人才攀登、青年人才储备等专项行动,全方位培养引进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创新型企业家队伍。鼓励各地市、各园区围绕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制定专项政策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广“校招共用”“以赛引才”“以才引才”等模式,鼓励在陕高校和企业联合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来源: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3月20日,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天津市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提出,鼓励用人单位为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工作平台,为开展技术技能革新、工艺流程改进、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等提供条件,发挥在技术攻关、发明创造以及带徒传技等方面的作用。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吸纳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参与科研攻关、重大项目招标技术评审等工作。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的人员,可以比照本单位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首席技师薪酬待遇可以参照本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标准确定或根据实际确定,不低于特级技师薪酬待遇。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薪酬待遇应经用人单位与获聘人员协商,并在聘任协议中予以明确。(来源: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3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办法》提出,实行杰青项目长周期资助机制,对承担杰青项目通过验收、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的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长周期支持。对项目资助期内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或重点及以上项目的负责人,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资助,支持其带领团队自主开展基础研究;对项目资助期内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项目负责人,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资助,支持其带领团队自主开展基础研究。(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网站)
◆3月2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提出,迭代升级博士后支持政策,持续开展“博创未来”博士后沙龙。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开展新重庆引才计划优秀青年专项工作。完善外国人才工作管理体系,优化外国专家平台建设和服务体系,为更多顶尖科技人才和外国专家来渝开展科研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行用人单位自主评价、薪酬贡献评价等市场化评价方式。(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来源:科技部人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