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中心人才培养丨中心北大卓越工程师师生团体参访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怀柔科学城)及怀柔区代表性科技设施平台


1月3日,北京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办公室副主任杨一国带领20余名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中心”)北京大学卓越工程师研究生及相关培养学院教师参访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怀柔科学城)(简称“怀柔中心”)及怀柔区代表性科技设施平台。中心助理主任乔立红、怀柔中心副主任张旭出席活动。
师生一行走进中科院物理所材料基因组平台和应用物理平台,参观实验室及相关设备设施,了解平台研发体系、技术创新及相关成果。材料基因组平台作为中科院物理所和怀柔科学城重点共建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项目,集材料计算、大数据处理等多功能于一体,可支撑新型高温超导体、先进量子材料、高性能非晶合金与稀土磁性材料等关键材料研发、高通量材料制备与快速检测。应用物理平台自2023年启动实体化运行以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未来重大应用为导向,立足物理学前沿,开展体系化、建制化研究,旨在基于新原理、新概念、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大幅超越现有技术框架下的性能极限,为实现颠覆性技术应用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
在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孙育杰带领师生参观了科普馆,介绍了相关科技创新成果、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活细胞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等在馆展览。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致力于实现生命体结构与功能的跨尺度可视化描绘与精确测量,破解生命与疾病奥秘,打造生物医学成像技术“产学研用”的创新生态环境,为高端生物医学影像装备实现“中国创造”提供战略支撑和保障。
在怀柔中心,张旭介绍了中心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及组织颠覆性创新、京津冀协同创新等情况,讲解了怀柔中心建设“1+3+1”创新加速能力的发展目标。乔立红结合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导师选择、项目选择、奖助补贴、学生管理等方面与学生们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希望同学们能与中心保持密切沟通交流,积极参与项目策划和科研实战,掌握创新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真正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创新创业时代英才。杨一国表示,本次参访活动是北京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践行校企联合培养的一次重要尝试,旨在加深学生对中心的了解,加强各学院与中心的沟通融合,他希望同学们珍惜在中心学习的机会,找准课题方向,明确目标,脚踏实地,为推动科技成果发展与落地贡献力量。
此次参访交流活动,为学生们近距离接触科技前沿、拓宽学术视野搭建了平台,有效加深了学生们对中心组织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理解,为中心与合作高校进一步优化学生联培模式、丰富实战教学内容起到积极促进作用。